期刊简介

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出版部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3759/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主办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国际刊号:11-3759/R
  • 国内刊号:11-375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03年第3期文章
  • 针刺足三里穴对脑肠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足三里穴属阳明经脉,是四大总穴之首,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气,通经活络,开降气机的功用,主治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多个系统数十种疾病.针刺足三里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有待研究.脑肠肽同时存在于脑和胃肠道,主要包括: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OM)、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血管活性肠肽等.针刺同时影响中枢及......

    作者:田庆华;尹岭;孙锦平 刊期: 2003- 03

  • 脑瘫的病因学研究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是指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内在脑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高危因素引起的脑细胞受损而导致患儿姿势异常与运动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和混合型.......

    作者:陆晴友;王秋根 刊期: 2003- 03

  • 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穴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对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18FDG-PFT脑功能成像检查,获得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实验数据,利用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可以引起同侧视丘下部、延髓背侧,双侧岛叶,对侧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后回上部、额叶及颞叶的岛盖部、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头部、中脑和桥脑背侧中部、小......

    作者:金香兰;尹岭;姚斌;尹大一;姚树林;邵明哲;单保慈;唐一源;朱克 刊期: 2003- 03

  • 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抑肽酶组、TNF-α抗体组、抑肽酶联合TNF-α抗体组,每组24只.经过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分别在关腹前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及抑肽酶和相应抗体.术后20d将小鼠处死,观察腹腔内粘连的情况,通过对粘连的程度、位置以及粘连类型的综合评价得出粘连分数.结果抑肽酶联合T......

    作者:杨雁灵;曹华梁;徐小平;岳树强 刊期: 2003- 03

  • 借助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神经-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借助人工神经修复1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5mm,神经缺损7只为对照组,术后2个月、4个月行免疫组化、Osmium染色、Bodian染色、运动终板的特异染色、WGA-HRP神经示踪及大体观察.结果术后2个月再生神经修复了坐骨神经的缺损,实验动物未出现排斥反应及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人工神经导管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

    作者:杨朝阳;蔡青;鲁强;姬曼;王元身;高尔静;刘玉军;李晓光 刊期: 2003- 03

  • 应用壳聚糖导管-生物活性载体系统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目的研究壳聚糖导管-生物活性载体系统诱导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50只成年雌性Wister大鼠脊髓T7-9节段行脊髓右侧半离断,分别植入含有(40只)或不含有(10只)生物活性载体的壳聚糖导管作桥梁,缝合硬脊膜,恢复脑脊液循环.结果6-12个月后,在含有生物活性载体的导管中脊髓缺损部位神经再生完成,经过WGA-HRP进行顺行神经束路追踪,发现再生轴索已到达缺损部位的远端,并越过导管远端与宿主的界面进入......

    作者:李晓光;杨朝阳;张皑峰;鲁强;蔡青;王元身;刘玉军;徐群渊;刘岩;陈惟昌 刊期: 2003- 03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康复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4例住院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康复前后手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何静杰;朱镛连;杨雅琴 刊期: 2003- 03

  • 康复--卒中单元中的重要一环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新的药物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卒中单元的提出,为卒中患者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而在卒中单元中,重要的是康复治疗的应用.......

    作者:张通;崔利华 刊期: 2003- 03

  • 脑卒中康复与神经康复机制

    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神经康复包括脑卒中康复的主要机制.近年来以PET、fMRI、经颅磁刺激(TMS)和脑磁图(MEG)等手段获得的脑损害后康复的资料均支持脑卒中后皮质功能重组的概念.我国也己有类似的报道[1].......

    作者:朱镛连 刊期: 2003- 03

  • 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于24h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前者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和滚笼训练,后者置于筒状网笼内限制活动.分别在1d、3d、7d、10d、14d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每组每个时间点各6只,观察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BDNF的表达.结果1d两组梗死灶周围BDNF阳性神经......

    作者:张松涛;李玲;邱建勇;李薇;徐莉 刊期: 2003- 03